“這下好了,煩人的‘哐當’聲沒了。”陳女士說從投訴到問題解決,不過半個月時間,“為政府的行動力點贊”。
陳女士在永樂東路附近的廠里上班,她發現車子碾過路上的窨井蓋時,大部分窨井蓋都會“哐當”作響,讓每天開車上下班的陳女士受不了。“車子一過,就要‘哐當’一次,這條路上要聽幾十次,通過的車速越快,聲音越大,煩死了”。陳女士每次開過要么緊急剎車;要么急打方向盤,讓車子避開窨井蓋,但每隔幾米就會有,根本避之不及。
“‘哐當’聲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每天開車顛簸不平,也怕行駛不安全,特別是晚上,‘哐當哐當’的聲音會給周圍的居民帶來噪聲影響。”陳女士覺得這個公共問題應該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于是去年12月份她撥打了“12345”投訴,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個問題入選了政府“微幸福”工程,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接到市民的投訴后,承辦該項目的新吳區城管局工作人員李強立刻前往現場勘查,發現道路上的一部分窨井出現了井蓋下沉現象,大部分沉降落差與主干道路面在1厘米左右,井蓋與道路連接處的瀝青也有下陷趨勢,就是這些下陷問題造成了井蓋的異響,另外還存在井蓋周邊瀝青破損、井蓋內降噪的橡皮圈老化等問題,他一一排查出了22處出現不同程度問題的窨井蓋,對每一個問題窨井蓋進行了拍照留檔。
“這些問題井蓋涉及到熱力井、污水井、燃氣井、自來水井、電信井等好幾個單位,我們城管部門與相關產權單位積極聯系溝通,督促落實其整改。”李強將拍攝的照片發送給相關責任單位,督促配合他們進行整改。在半個月內,已修復熱力井下沉7處、自來水井下沉4處,并對11處有異響井蓋做了對應降噪音處理措施。
修復并不是換一個新井蓋這么簡單,技術人員解釋,先要將此前下陷或破損的瀝青鑿斷,再根據井蓋與地面的不同落差,填補新瀝青對井蓋進行加固,與此同時,換上新的井蓋,或對井蓋下的降噪橡皮圈進行更換。修復后的井蓋和地面保持同等高度,這樣車輛過往井蓋就不會響動。
永樂東路(塘南路-向陽路)段約400米,2月4日下午,記者沿著馬路走了一圈,看到路上分布著大大小小近百個窨井蓋,其中有一些井蓋已換新,周圍攤鋪了新瀝青。李強說,這條路是主城區的一條主干道,每天通行車輛往來不停。原本這些窨井蓋藏在綠化帶里,但前些年道路拓寬,不少窨井蓋就“暴露”在了路中間,每天經過車輛碾壓,且部分井蓋使用到年限,承載力下降,于是就出現了井蓋下沉、塌陷等損壞現象,造成了井蓋的異響。
窨井蓋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能否管護好,反映城市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實際上,道路窨井沉降及沉降所引起的路面破損、井蓋異響等問題,是城市道路的一項通病,不僅影響了城市道路通行車輛的行駛舒適度,還會造成路面不平整,從而影響行車速度及車輛行駛安全。城管局人士表示,對于窨井蓋“哐當”作響這一道路細節問題,已經引起政府的重視。據悉,我市正在制定方案,進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對轄區內破損、缺失、下陷、異響的井蓋進行全面排查,同時希望產權責任單位主動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市政設施運行良好,群眾出行通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