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疫情就是一堂“風險意識課”,要從危機中尋找新生機

    疫情就是一堂“風險意識課”,要從危機中尋找新生機

    2020/5/25 9:08:56

    來源:互聯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實事求是、彰顯初心、凝心聚力、增強信心的好報告!”昨天,通過視頻采訪的方式,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黨委書記,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麗芬激動地介紹了兩會的盛況,她信心滿懷地說,“作為企業界的代表,我們要樹立責任意識、踐行擔當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 疫情就是一堂“風險意識課”,要從危機中尋找新生機

      “原來心里還是挺著急的,看著高速公路上車越來越多,就仿佛看到了經濟的欣欣向榮。”陳麗芬說,這場疫情“大考”給包括陽光在內眾多企業上了一堂深刻的“風險意識課”,“要學會從重大危機中吸取教訓,為企業尋找新生機。”

      2月3日,陽光開始改裝生產線、突擊生產防護服;8日,產線正式上線;24日,投產醫用非無菌防護服項目;2月短短一個月,累計向湖北等地發出一次性防護服超過30萬件,醫用防護服10萬件;4月5日,第一批出口班機發往羅馬尼亞;目前,已出口英國、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挪威等多個國家。“可以說,陽光打贏了一場防疫的‘漂亮仗’。”陳麗芬說,讓她最為感動的是,在很多外地員工還沒到崗的情況下,管理層紛紛主動申請參加一線生產工作。于陽光集團而言,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是意料之外的“收獲”。

      “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很欣喜地看到,報告中一系列的政策都說出了我們的心聲。”陳麗芬說,作為企業界的代表,珍惜、用好國家出臺的優惠政策,陽光將圍繞科技驅動力、 創新突破力、人才支撐力三個核心要素,采取三大升級措施:迅速抓好防疫物資的轉產升級、加快推進客戶服務的轉型升級、抓緊新品研發技術裝備的提檔升級。

      ■ 發展不能一味追求規模,一定要深耕主業創新突破

      “創新”毫無懸念地又成為了兩會的熱議話題之一。“疫情期間,陽光的快速轉產,正是充分利用了陽光原有的技術創新優勢。”陳麗芬說,就拿醫用防護服來說,它所具有一系列的功能,包括拒水、拒血、抗菌等,“這些名詞于陽光而言并不陌生,原理更是熟諳,幾十年的積淀使得陽光轉產起來駕輕就熟。”

      “但是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參差不齊,想要在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情況下,還能支撐研發所需要的開支,壓力相對較大。”在陳麗芬看來,紡織行業的“卡脖子”技術也需要其他相關產業的技術來推動。瑞士一家專注生產紡織檢測儀的企業,就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塊頭不大,但始終無可替代。她說,隨著技術的進步,這家企業自身一直在不斷改進升級,從而助力推動著紡織行業的科技進步。

      高校的科研成果到快速實現產業化,依然存在很大的距離。“對于某個技術點的深耕,只能‘覬覦’在中小企業的身上。”陳麗芬認為,中小企業不應局限于在規模上做文章,企業越小,越是可以設定更精準的課題,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中小企業就能更順暢地往高精尖發力。

      ■ 做全一個產業,“一帶一路”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海外,是不是也能用一個20年的時間,‘復制’出一個國內的陽光?”自2016年,陽光集團進軍埃塞俄比亞之后,陳麗芬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目前,陽光的埃塞項目已初步實現產能效益,實現服裝出貨1.43萬套,銷售12.6萬美元。但是,由于拉鏈、紐扣等配套產業跟不上,陽光也只能受制于做一些經典的款式。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也說到了陳麗芬的心坎里。“產業孤立,就會存在響應度慢等問題,所以,在海外建立完整的供應鏈、產業鏈非常有必要。”陳麗芬說,像陽光在埃塞的工廠就是全產業鏈的布局,如果,可以把中國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海外,建設義烏、柯橋這樣的紡織貿易集散地分市場,整個紡織產業就都能實現快速響應。

      陳麗芬說,想要實現產業鏈的跨國整合和價值鏈的全球突破,光靠單個企業不行,必須要做全一個產業,只有在產業鏈的上下游整體部署,鼓勵紡織業產能和產業資本有序國際布局,才能讓各種要素資源聯動起來,讓“一帶一路”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上一篇:抱團“宜興紅” “融”出新機遇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