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一場論壇,打開運河文旅發展新思路

    一場論壇,打開運河文旅發展新思路

    2020/9/5 23:57:55

    來源:互聯網

      千年運河,水韻悠悠。在數字科技加速發展的當下,如何充分激活大運河文化、旅游資源,利用好祖先寶藏,讓古老運河煥發新機,進而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高質量發展?9月4日在無錫舉行的第二屆運博會文化旅游產業合作論壇給出了答案。

      搶抓文旅融合新機遇

      “運河文化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梳理文脈,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典范。”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標是要在功能重構的基礎上,賦予運河這一文化遺產以當下意義。在他看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具有遺產豐富、類型多樣、點線結合、帶狀分布的空間屬性特征。無論是起點北京的海運倉、通州,終點的杭州,還是天津、德州、滄州、臨清等因運河而興盛的北方城市;無論是淮安、揚州、蘇州、杭州等“東南四都”,還是蘇南、蘇北運河全長683公里的“黃金水道”,或航運、或防汛、或灌溉、或休閑,或遺產,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不是劃定保護區圈幾塊地,或是建幾座博物館收藏些文物這么簡單。”他建議,不妨規劃建設開放式的文化旅游帶,借鑒歐洲一程多站的內河游輪經驗,串起四季運河的休閑、親子、研學、體育、時尚、絲綢、康養等跨區域旅游項目。

      數據顯示,我國正在向旅游強國邁進,預計到“十四五”末期,將會迎來一個百億國內旅游人次、十萬億元旅游收入的超級大市場。“運河沿線城市的景區景點必須要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加速建設和發展。”嘉御基金董事長衛哲說,受疫情影響,旅游業呈現出短途游、周邊游激增的變化,需求的調整期也是大運河旅游的黃金窗口期。在華僑城集團旅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樹民看來,這個紅利期才剛剛開始,未來一段時間內,文旅行業在大運河這一ip的打造上必然實現深度融合,“通過文化ip開發旅游資源,通過旅游渠道傳播文化。”

      將“詩與遠方”融入生活

      9月3日晚的古運河夜游讓戴斌印象深刻,讓他頗有感觸的不僅是運河上的璀璨燈光和沿線生動的實景演出,“還有枕河人家的市井生活,以及兩岸市民游客的熱情招手”,這才是運河城市該有的“主客共享”的溫暖,這樣的生活不是單純的風景所能比擬的。

      他提出,作為世界遺產的大運河天然具有教育、研究和傳播的功能,決不能以保護的名義把文化公園封閉起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國際經驗表明,越是走近民眾生活,就越有利于文化傳承。”戴斌說,從世界大歷史的角度看,一個國家和一個地區藝術水平的高低,并不取決于個別天才的藝術家,而是取決于有多少人發自內心地欣賞藝術。只有讓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地接觸、體驗和感悟運河文化,運河文化才可以在更大范圍和更長時間為人們所理解、認同,進而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衛哲則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要讓傳播變得更廣、更快,就必須抓住年輕人,“得年輕人者得天下”,所以要讓大運河文化更具傳播效應,就必須抓住年輕群體,甚至要從娃娃抓起,這也決定了文化公園的建設必須貼近民眾,才能面向未來。“研究年輕人的消費心理,比如能不能把年輕人的婚禮辦到運河邊上?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衛哲表示,將年輕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活場景與大運河融合在一起,他們才能擁有運河記憶,才能對運河文化飽含感情。

      科技為運河大ip賦能

      “利用ai給過去一個未來。”商湯科技研究院院長王曉剛告訴記者,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基建”下,可以實現以場景為點、以點串線、連線為面、多面成體,發揮出大運河更為廣泛的文旅價值。大運河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經濟價值巨大,“目前,我們設想了很多場景,包括文物修復、3d場景重建,比如有很多老照片,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去修復成高質量的照片;對于古建筑的呈現,可以通過5g或者大數據恢復古建筑當年的場景;對于大運河沿線的導航,可以開發出更智慧的引導方式,串聯起沿途的各城市和景點,并實現基于游客偏好而進行的個性化場景和文化內容推薦。”

      鳳凰數字科技在幾年前就開始進行“清明上河圖的活化工程”,總裁王曉東告訴記者,以這一工程為基礎,他們將利用數字科技手段,展現大運河文化交互、參與、體驗功能。“我們嘗試將國潮、國風與生活場景連接起來,非遺與美學相結合,李清照和你一同寫詞,蘇軾與你一同漫步,在這樣的生活場景下,運河文化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更有溫度的感受。” 通過技術手段的賦能,沿線的圖片、文物、建筑和代表性歷史人物都“活”了起來,一個有生命力的大運河就會出現在人們眼前。

      而在大運河國家公園建設項目中,數字科技已經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總經理徐寧告訴記者,省文投正在建設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相當于“運河大腦”。通過5g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挖掘、整合、展示大運河沿線分散的文化遺產和文旅資源,構建集信息匯聚、宣傳發布、展示體驗、學術研究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未來可以看到一個數字化、虛擬化、可視化、智能化線上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

    上一篇:三場展覽,立體呈現運河生活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