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實驗室研究工作終于接近尾聲了!”記者近日來到位于江陰南閘街道的南農高科時,總經理韓耘第一時間分享了這個好消息,“新的三聯疫苗上市后,企業就完成了在豬圓環病毒疫苗領域的‘四連跳’,受益的是千千萬萬個養殖戶。”其實,為穩住“一頭豬”,南農高科從20年前就開始了對豬疫苗的研發,當初種下的一粒科創“種子”如今已成為一棵生物醫藥領域的“參天大樹”。
南農高科深知,只有科技創新才能掌握主導權。“多年以前,國內的豬圓環病毒疫苗只能依賴于進口,國外廠家做主導,價格居高不下。”一家與南農高科合作長達12年之久的山東濟南客戶告訴記者,“一頭豬不止打一次疫苗、一種疫苗,用國產替代進口,最終解決的其實是生豬養殖的總成本。”
2000年,南京農業大學技術入股,助力南農高科種下科創“種子”,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研發歷程,“2010年正式進入市場,價格不到國外的三分之一,一舉打破對進口獸藥的依賴,成為了企業的‘撒手锏’產品。”韓耘介紹。目前國內有30多家獸用生物制品企業生產該產品,南農高科市場占有率第一,是“隱形冠軍”。
想要為中國畜牧業保駕護航,光有一個“撒手锏”肯定不夠。2016年,南農高科又推出了國內第一家全病毒圓環水佐劑產品;去年,又推出了豬圓環病毒和豬肺炎支原體二聯疫苗,填補了市場空白。“目前,國外采取的還是單苗物理混合的辦法,但與單苗相比,聯苗免疫可以產生更高的抗體水平,同時減少免疫次數。”韓耘透露,經過20年的積淀,公司擁有豬、禽、羊各類疫苗24個,今明兩年會有8個新產品進入市場,未來3-5年,預計有11個新產品進入市場,5年以后,還會有近20個新產品進入市場。
今年1月-9月,南農高科“逆勢上揚”,銷量增長近50%。“為什么今年有這么大的進步,因為在最艱難的時候還在堅守創新。”南農高科行政負責人周琳用“執著”二字來形容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據她估計,企業平均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比高達20%左右。在2018年,全國生豬存欄量下降到近年來的最低點,整個豬用疫苗行業需求量下降約50%,南農高科也遭遇了全面進入市場后經濟最艱難的一年,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當年的整體研發投入還是達到了17.7%。
新產品到來,生產條件、技術的升級換代也緊隨其后。在南農高科的廠區內,一個占地10多畝新生產基地即將啟動建設。除了設備更加現代化,周琳告訴記者,新生產基地可以滿足未來生產基因工程疫苗的需要,整個流程也會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車間建成后,將新增2個車間,共13條生產線,預計可以讓30000戶養殖戶受益。”從周琳算的這筆賬中可以看到,打造一個獸藥民族品牌已成為南農高科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