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16 14:56:16
來源:互聯網
9月4日,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正式發布,明確在長約108公里、面積500平方公里的湖灣區域打造一條科技創新帶。其實在規劃發布之前,瞄準科創帶上的靶向產業園區,不少企業已經紛紛提前加速“沿帶”布局,很多園區也先行一步加快空間騰退,承接產業資源的“沿帶”聚集。
科創帶規劃的10個園區中,濱湖境內集中了集成電路、兩機、生命科學、總部經濟、數字電影、知識產權等6個園區。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濱湖新增注冊1000萬元以上企業為348家,其中落戶產業帶相應園區的企業數有75家,占比22%。作為代表園區之一的集成電路產業園,前8個月新增31家設計企業,新增數量創歷史新高。
緊抓科創帶機遇,圍繞主導產業,優質企業的增加在助推現代化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的同時,也不斷提高著企業、園區的兩級產值數據。
沿“帶”進園,上下游聯動催生強勁發展合力
摩斯法特電子成立于2017年5月,專注于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的設計開發,年初入駐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時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企業對于產值的擔憂在復工后很快消失。
“和以前所在區域相比,這里產業更集聚,‘上下游’帶來的合作比預想來得快。”7日,摩斯法特負責人趙少峰拿著一只45瓦的適配器告訴記者,以前適配器有名片盒大小,現在只有麻將子大小,原因就是控制、功率、強電等多種優質芯片實現了高度匹配,而所用芯片全部來自產業園各設計企業。“入駐園區前組裝適配器要到處找企業,現在樓上樓下,樓宇之間轉一轉就齊了,不出園就做成了生意。”
和摩斯法特在同一棟樓,入駐產業園不久的利普斯半導體,致力于整合上游的設計企業和下游的控制器生產企業。公司創始人丁烜明稱,通過公司芯片并聯模組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可隨時找到合作機會。
“除了受政策吸引,更主要的還是看中了這里產業集聚、產業鏈強大的特點。”趙少峰介紹,2019年公司產值為1500萬元,今年在500平方米的空間內產值將實現翻番,這其中由產業鏈企業帶動的“合作”訂單占三成。同樣,起產業鏈“連接”作用的利普斯在入駐初期的兩個月就創造了200萬元的產值。
放眼整個園區,今年1-8月,集中了卓勝微等120多家企業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銷售達25億元,稅收2億元。
與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類似,在生物醫藥、數字影視等領域,不少企業也提前加速“沿帶”布局。今年5月,華為在錫打造數字影視創新中心,鞏固了數字電影產業園在數字制作研發領域的領軍地位。本月9日,投資均超1億元的藍軟智能醫療和天瑞精準診療同時落地生命科學園,推動園區智能醫療產業鏈的加快構建。
清退低效資源,為優質企業騰出發展空間
空間緊缺,一直是湖灣科技創新高地面臨的難題。隨著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的發布,優質企業、優勢資源“沿帶”流動的趨勢將愈發明顯,各產業園如何承接?
作為科創帶中間節點的濱湖區,2018年起全面啟動低效樓宇、標房清理行動。記者注意到,今年該區樓宇低效企業清退目標270家,騰退面積7萬平方米,其中185家企業4.9萬平方米的清退區域(占70%)集中在蠡園、山水城和馬山等三個片區,這三個片區集中了科創帶5個產業園。工業標房計劃清退300家18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兩機產業園所在的胡埭和生命科學園所在的國家旅游度假區內。截至目前,樓宇已完成125家3.3萬平方米的清退,工業標房騰挪完成12萬平方米。
和往年不同,今年園區空間清理手段不斷升級,做到了“真的清,清真的”。蠡園開發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低效空間清退為了防止假清,在年初就對照稅收等實際數據下達了80家低效樓宇企業(每平方米年稅收不足500元)的清退名單和清退時間,截至8月31日,已清理樓宇企業54家,騰出載體面積2.5萬平方米。
低效空間的大量退出,一方面為優質新企轉移入駐提供了空間,也為現有成熟龍頭企業擴能騰出發展空間。不久前,在爭取到1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后,蠡園開發區企業——芯感智半導體紅外傳感器芯片自主封裝線迅速投產,該條封裝線“上馬”后,“無錫芯”醫療設備產能直接從百萬臺增至300萬臺。同樣因為一批低效空間釋放,9月初,無錫華納發展電控所需的兩千平方米載體也得到了滿足。
強鏈補鏈延鏈,以區域循環促進大循環
真清了,還要加快引,高效引。
為保證優質企業快速“沿帶”轉移,今年湖灣很多園區紛紛調整策略,圍繞重點產業集群,謀劃產業循環半徑,制定強鏈、補鏈方案,打通堵點、連接斷點,以區域循環促進大循環。招商打破各自為政的慣性手段,推行全員、全領域招商。
科創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所在的蠡園開發區,下屬有八個園區,今年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各園區招商不僅為自己,而且也幫別人,先招進來再通過內部調配,將最適合的企業調整到最合適的樓宇。蠡園開發區相關人士表示,通過高效招、精準調,區域內逐步呈現出“一樓一特色”“一園區一產業”的產業結構分布,產業鏈附加值不斷提高。據統計,目前蠡園開發區自有樓宇載體每平方米年稅收貢獻已經達到了1600元,其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單位面積稅收貢獻則超過了3000元。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數字技術等優質企業紛紛落地,在助力產值空間優化、產業鏈延長的同時,也將助推科創帶園區的創新發展和區域太湖灣科創走廊核心區的打造。”據濱湖區相關人士表示,濱湖境內集中了全市70%的科創和院所資源,未來在六大科創帶園區的打造上,院所創新鏈與區域產業鏈在深度融合上將做到創新和協同,一方面把科創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承接新興產業轉移,提升產業集聚規模;另一方面,科學謀劃沿線空間布局,推動科技與產業、園區與園區、板塊與板塊間的協同發展。
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曹炳汝表示,未來無論是城市內部板塊間,還是跨地域的城市間,產業、資源“沿帶”加速流動、區域協同發展的趨勢將愈發明顯,在這背后,從園區到政府等各級部門的高品質服務供給要及早跟上。
熱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