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7 22:31:13
來源:互聯網
市委書記黃欽日前調研梁溪時,強調梁溪作為無錫城市“雙核”之一,地位特殊、作用重要,要加快推陳出新,精心塑造老城廂新質態,加快增創老城區新優勢,努力建設具有鮮明江南特點、無錫特征的現代都市區。
次日,梁溪區委常委會就召開擴大會議,圍繞梁溪如何加快形成“老而新”的產業結構、“老而美”的城市形態、“老而靚”的文旅品牌、“老而優”的社會環境展開討論。區委書記秦詠薪表示,全區上下要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形象大改變,重點發展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文創經濟、夜市經濟,展現具有鮮明江南特點、無錫特征的“魅力梁溪、創新梁溪”嶄新形象。
向創新要增量 培育新增長極
塑造現代都市產業結構
近日,在揚名工業園一處具有現代藝術特征的建筑里,幾名年輕的工程師正忙著安裝一排排機柜,很快無錫乃至長三角的各類數據將源源不斷地存儲到這個名為“易華錄示范湖”的數據中心里。緊鄰運河,一片空地已平整好,“新基建”重點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易華錄數據湖產業園即將開建。“數據湖”建成投用后,可實現藍光存儲容量2000pb,相當于200多萬塊1tb電腦硬盤的存儲容量,可存儲800萬億頁文本。
黃欽在調研時強調,梁溪要向稟賦優勢要增量、向載體升級要增量、向科技創新要增量,向新興經濟要增量,加快把數字經濟、樞紐經濟、總部經濟等培育成為梁溪的主導經濟,形成“老而新”的產業結構。
“梁溪正在建設‘南北聯動、協同發展’的數字經濟格局,打造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梁溪有全省唯一的區級獨立建制的大數據局,局長葉強說,“南部以揚名街道為核心,輻射帶動金星、金匱街道,推進揚名傳感信息園和易華錄數據湖產業園建設,加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產業,打造‘數字產業化’重點經濟帶;北部以廣益、山北、黃巷街道為主體,推進食品科技園、跨境電商園、光電園、創智園等園區數字化轉型,打造‘產業數字化’重點經濟帶。”
梁溪轄區內不僅有無錫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地鐵換乘站等樞紐,總計將有7條軌道交通穿越梁溪,還有眾多高檔樓宇,發展樞紐經濟和總部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后,梁溪要打造更多成片的稅收超億元樓宇群。”秦詠薪表示。
除“三大經濟”之外,做優文創經濟和做活夜市經濟,有助于梁溪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未來三年梁溪將建成4個營業收入超億元的文化產業集聚區,推進10個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重大文化旅游項目,重點建設南長街、崇安寺、小婁巷等10個以上夜市經濟集聚區,打造20個以上夜間特色項目和品牌。
找得到鄉愁記憶 看得到時代芳華
打造“最無錫”的城市形態
清明節,春和景明。家住羊腰灣的王阿姨帶著孫女來到前一天實現環通的11.8公里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不知不覺從妙光橋走到了亭子橋,絲毫不覺累。王阿姨感嘆:“身邊的運河古韻和遠處的都市風情交相輝映,老城廂變得更美了。”
黃欽在調研時指出,梁溪在城市更新中盡可能保持老城特有的風貌,留住“最無錫”的味道,讓無錫人找得到鄉愁記憶、又看得到時代芳華。
從西漢設縣建城以來的2200多年間,梁溪一直是無錫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作為無錫的“核”和“根”,老城廂如何尊重歷史、把握未來,做到“老而美”“老而靚”?
梁溪繪出了一幅“一城一河一路”的規劃圖景。
這幾天,一個新名詞——“梁溪創新新城”讓地處梁溪北部的街道和社區拍手叫好。新城將開發建設廣益、黃巷、通江、廣瑞路、上馬墩、江海六個街道和部分北大街街道區域,共28平方公里,徹底改變這一區域“全市產業最薄弱、設施最薄弱、環境最薄弱”的面貌,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緊密融合,充滿活力的梁溪創新新城,積極爭創省級乃至國家級創新區。
這幾年,中山路的管理者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這條老路重構黃金商圈。區商務局局長陳萍讓構想躍然紙上:重點圍繞高端樓宇、平面街區、地下樞紐三大空間層級載體,按“上天入地持中”思路,向高處要質量、向深處要人氣、向平面要效益,啟動“空中連廊”建設,以中山路商貿萬噸巨輪的集結整合為引領,全面重構多層次、立體化的都市新商圈。
創新新城和中山路代表著梁溪的時代芳華,古運河則是梁溪的鄉愁記憶。為保護好無錫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梁溪花大力氣真實完整地保護運河水體、文化遺存、空間格局等重要元素,彰顯“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歷史風貌。
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公室主任陳志剛說,梁溪正充分利用創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契機,加快建設12.8平方公里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把沿河分散的景區、街區“串珠成鏈、閉合成環”,著力推動“梁溪集美·山海美境”項目建設,引入邱啟敬、譚盾、梁建國、李玉剛、王鵬等大師工作室,講好“梁溪故事”,做好文創品牌,努力把“唯一”轉化為更多的“第一”,使古運河精華段發揮出精華效益。
提升治理水平 優化公共服務
創造群眾滿意的社會環境
梁溪人口密度達1.35萬人/平方公里,全市最高。住宅小區種類多、外來人口多、困難群體多、老年人口多,這些都給社區治理實現“老而優”的目標帶來不小挑戰。
黃欽殷切希望,梁溪要加大優治理、增供給、補短板的力度,塑造符合現代都市區標準的優質生活環境,使梁溪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美好家園。
教育、衛生和養老一直是梁溪群眾最為關注的社會事業,面對分布不均、結構不優的現狀,秦詠薪表示,梁溪一方面將擴容升級,深入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和“新三名”戰略,積極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名校、名師、名院、名科、名醫和優質養老機構的供給規模;另一方面優化布局,加大對衛生服務薄弱地區、入學矛盾重點地區、老年人集聚地區的投入,深化集團辦學、緊密型醫聯體建設以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讓人民群眾更便捷地享受優質教育、衛生、養老服務。
百姓的幸福感也與社區治理水平密切相關。在全市率先實施“全科社工”模式的廣益街道金和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瑤認為,社區治理的“梁溪模式”體現在精準把握不同小區和人群的治理特點,更有針對性地升級硬件設施、調整管理機制、建強社會組織,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由于歷史的原因,梁溪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較多。今年,梁溪還將千方百計在斷面水質達標、大氣污染防治等“硬指標”上取得突破,確保到年底全區無劣ⅴ類水體,ⅳ類水達到30%以上,ⅲ類水達到10%以上,建好口袋公園、生態廊道和沿河景觀帶。
熱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