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錫物流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資訊  >  行業新聞  > 一個“夾縫村”的綠色變遷

    一個“夾縫村”的綠色變遷

    2020/6/23 22:31:17

    來源:互聯網

      

      仲夏時節,申港河入江的口子上,不久前剛種下的蘆葦已經透青、拔節,原本裸露的江灘像鋪上了一層青紗帳,成了江邊一道獨特的綠色風景。

      趁著太陽還沒下山,濱江村村民宋國良又過來查看蘆葦的長勢,看到在碼頭工作的“村上人”宋華坤,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竟忍不住拿出手機,邊拍邊閑聊起來,“往下看,蘆葦綠成一片、江水滔滔不絕,往上看,風機隨風而動,一拍就是一張大片?!薄皟鹤釉谖⑿派峡吹搅耍炔患按霃纳虾;貋砜纯?,他說,有點小時候的感覺了!”

      濱江村,村如其名,緊挨著長江,是江陰申港街道唯一一個擁有長江岸線的村莊。然而東到夏港、西到利港,轄區內近5公里長江岸線,幾乎全被碼頭擠占,僅剩申港河、新溝河兩個口子還有希望看得見江水。過去,靠江吃江;現在,即便身處“夾縫”,也要靠江護江。達成這個共識后,一場搶救性修復率先在申港河口拉開序幕。

      “三無”船只,從“舍不得”到“主動拆”

      其實,宋國良家距離灘涂就隔了一條路。去年,他把腳“伸”到這里時,還是有些震驚的,江灘上40多艘“三無”船停得滿滿當當,大多數都是廢棄不用的“僵尸船”,還有一艘名為“江舟飯店”的餐船生意紅火,船上能擺10多張桌子,吸引了不少食客,“江景全遮住了不說,餐船上的油滲到泥土里,土壤也失去了肥力?!?

      “宋書記,你也來啦!都在說呢,江邊美景再現,多虧有你!”宋華坤口中的宋書記是江南社區黨總支書記、濱江村村委主任宋桃英,土生土長的濱江人。今年,聽說“三無”船只要被清理,曾經的漁民雖然都已上岸,但紛紛表示“舍不得”,就把船東躲西藏,藏到內河的橋洞里?!盀I江人是有向往的,也是有情懷的?!鄙钪獮I江人的秉性,宋桃英從最有威望的漁民老宋下手。

      “和長江有關的一切一說起來,大家就都有了共情?!薄袄纤巍彼胃Τ跽靡苍诮瓰┻吷⒉剑只叵肫甬敵醪遏~的光景,“那個年代買條船,就好比買套房,要把辛苦掙來的‘房子’拆了,心疼啊!總覺船放在那里,有個盼頭。”但自小在江里打滾的他也能感受到,長江里的水產資源越來越少,為了捕兩只蝦,漁民只能把網撒到航道上,去和萬噸輪“搶地盤”,“禁捕,不是說說的,是勢在必行??!”

      在老宋的帶頭下,一艘艘小船被釣上了岸,有的被拆解,有的被涂上了防銹漆?!斑@些相對完好的船收集起來,在村里布置成街角小品,老宋,你看如何?”“行啊!宋書記,這可是屬于咱們濱江村的記憶?!苯咸?,宋甫初又想起了數十年前的那一晚,一畝地的草灘上,半個小時就網了100多條鯔魚,一個夜里魚跳的聲音就沒有停過,他憧憬著,“‘棒打狍子瓢舀魚’的場景會再現的?!?

      數畝灘涂,從“荒蕪地”到“聚寶盆”

      騰出來的灘涂,怎么修復?“渾身是寶”的蘆葦是村民的首選?!皠e看這片蘆葦10畝都不到,背后大家可使了不少勁。”一旁,村委負責江灘整治的黃建國忍不住插嘴。原來,給灘涂復綠,宋國良帶著村里10多個60歲左右的村民大干了一場,整整10多天的時間,他們在附近的河邊、路邊四處尋找,再把分散在各處的蘆葦苗一一連根挖出,“拖拉機裝了整整15車!”

      “種蘆葦苗可比挖蘆葦苗還要難?!狈畔乱恢迸e著不停拍照的手機,宋國良給記者點開了一張照片,畫面上,一個村民手拿蘆葦苗,但由于泥土潮濕,半個身子都陷入了灘涂里,“墊了鋼板,把人挖出來,再繼續種,種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才全部種完?!睆乃螄嫉脑捳Z中能明顯感受到,這雖是沒有酬勞的辛苦活兒,但村民都覺得非常值得。

      蹲下身子,宋國良抓起一把泥土在手中碾碎,細細看了看,“明年還得再拿些熟土圍一圍。”他說,蘆葦苗種下去之前,為了讓土壤恢復肥力,他們找來挖機連翻了5天,還開出了一道道齊整的溝槽,現在來看這些“折騰”都沒有白費,“綠油油一片真漂亮,不僅有利于長江生態,還能美化岸線?!?

      眼前的蘆葦遠沒有村民記憶里的茂盛,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想想都興奮,“小時候去挖蘆根還記得嘛,有的蘆根比扁擔還長,太好吃了哇,不過現在沒了。”“一漲潮,螃蜞怕水,就全爬到蘆葦頭上,爬到滿?!薄鞍姿疄┥隙际峭樧?,拿把韭菜一炒,滋味太美了?!薄斑€有村民挖了蘆根回家做藥引,它能降火?!薄耙院竺磕甓紒砀?,這樣長得才粗壯,再過兩年,就能比人高了。”

      “長江哨兵”,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漲潮了!長江哨兵要出動了!”村民們口中吆喝的“哨兵”正是宋華坤。清理港池漂浮垃圾,這份差事他義務干了5年,就連清理用的小鐵船也是他自費做的?!叭裏o”船只被清理后,小鐵船被村委收編,成了村里唯一一艘還會“沾水”的船,村民們還給小鐵船起了個名字叫“長江巡邏號”。

      “長江巡邏號”下水了,和宋華坤一起的還有兩位村民志愿者?!疤J葦剛種下去,千萬不能讓垃圾壓著了,一定要趕在退潮前清理完畢?!彼稳A坤對志愿者的叮囑,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最早,他一個人“孤軍奮戰”,把垃圾打撈上岸后,再向村里求助,叫來拖拉機裝滿運走;之后,沿江各碼頭實現了垃圾集中處置,江面變清爽了,他的打撈任務也減輕了;現在,為了悉心“呵護”蘆葦成長,他又變得忙碌起來。

      “生在長江邊,看著江水被污染,心里總是過意不去?!鄙习逗?,宋華坤迅速把垃圾打包完畢,隨即還給記者展示了一段不久前拍到的視頻“證據”:江灘上,兩個外來小伙子為了找螃蜞,完全不顧腳下被踩壞的蘆葦?!氨晃医逃艘环?,把蘆葦種回去了,才讓他們離開?!必熑胃袧M滿的宋華坤對著記者拍拍胸脯,“每天守在江邊10多個小時,什么都逃不過我的眼睛?!?

      “村民加入‘巡江’后,咱們的‘哨兵’隊伍又要擴容了!”回去的路上,宋桃英興奮地說起了前段時間在這里進行的一場文明城市主題志愿者活動,她掰著手指數了數,“攻堅辦、交通運輸局、海事局……不到100米的長江岸線上聚集了上百名志愿者,明年這時候你再來,一定比今年還要漂亮?!眻远ê妥院赖脑捳Z中顯現,小村莊的“大保護”實踐正在影響著更多的人。

    上一篇:無錫濱湖區對口幫扶的海東市民和縣正式脫貧摘帽

    下一篇:這是本分類下的最后一篇文章